1月2日,工信部在其官網公告了第七批符合《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》的企業名單。包括北京中科信、天津環歐、晶澳(邢臺)、上海正泰、東方環晟、浙江金諾、安徽銀欣、廣州三晶電氣、深圳古瑞瓦特在內的9家光伏企業最終入圍。
幾家歡喜幾家愁。一同公布的,還有正式撤銷的第二批22家《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》企業名單。經濟觀察網記者梳理發現,與一個月前發布的“擬撤銷23家”有所不同,“浙江向日葵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”成為唯一一家起死回生的企業,并未出現在此次工信部撤銷名單之列。
公開資料顯示,浙江向日葵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向日葵”,300111.SZ)成立于2005年,2010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,是最早一批從事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研發、生產和銷售的企業。2014年7月,向日葵正式入選第二批符合《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》的企業,并一度介入上游硅片至下游電站的多項產業鏈業務。
作為老牌光伏企業,向日葵近兩年的業績并不理想。即便是光伏產業十分景氣的2017年,其凈利潤也同比下降了22.65%。2018年前三季度,向日葵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-2.62億元,同比下降2041.18%,幅度之大令人咋舌。對于業績緣何大幅下滑,向日葵方面稱,報告期內光伏組件銷售價格持續下降,國內光伏產品需求減少,導致毛利率水平低,營業利潤減少。
事實上,過去兩年為“止損止血”,向日葵已嘗試多種措施進行自救。除出售旗下最大虧損實體優創光能外,還大手筆收購藥業資產,開啟“光伏+醫藥”雙主業發展模式。2018年8月31日,在歷經長達4個月的停牌后,向日葵發布《第四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議公告》,稱已審議通過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浙江貝得藥業有限公司100%股權的議案。
落后資產的剝離一直持續到2018年底。12月12日晚間,向日葵發布公告,擬將落后淘汰的機器設備及電子設備等資產進行出售,涉及多晶鑄錠爐和多線切片機、焊接機、層壓機等。預計此次交易將減少公司2018年度凈利6210萬元。對于這一舉措,向日葵稱,公司目前生產所用的設備和相應的生產技術部分為2011年以前投入,已嚴重落后于目前主流技術水平,尤其是2018年“5.31光伏新政”以后,整體市場競爭環境更為惡化,現有部分設備和技術水平已無法有效應對市場環境的變化。出售設備有利于提高資產使用效率,優化資產結構,降低運營成本。
事實上,自“5.31光伏新政”后,光伏行業一度進入“寒冬”。有業內人士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,目前光伏制造業普遍開工率維持在60%左右,各環節產品價格急速下跌,不少企業面臨生存困境。加之《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(2018年本)》新版規范條件頒布以來,對光伏制造企業的準入要求更為嚴格,一旦無法達到相關要求,已列入目錄的企業便面臨被撤銷的風險。
“向日葵公司未被工信部撤銷的具體原因尚不清楚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之前其上了擬撤銷目錄一定是在電池組件轉化率、環保要求或出貨等方面出現了問題。躲過一劫后,企業相關方面應當痛定思痛,及時調整。否則將和其他22家企業一樣,隨時面臨被踢出的風險?!币晃徊辉妇呙臉I內人士對記者表示。
(來源:經濟觀察網)